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围绕提升可再生能源安全可靠替代能力、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可再生能源替代应用、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替代创新试点、强化可再生能源替代保障措施等四个方面提出了17条具体举措。业内人士认为,“《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推动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提出,无疑为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路径。”
根据总体要求,“十四五”重点领域可再生能源替代取得积极进展,2025全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11亿吨标煤以上;“十五五”各领域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2030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15亿吨标煤以上。业内人士表示,这一目标的设定,不仅是对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的充分认可,也是对实现碳达峰目标的有力支撑。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全面提升可再生能源供给能力,深化建筑可再生能源集成应用。促进地热能资源合理高效利用,推动波浪能、潮流能、温差能等规模化利用。协同推进可再生能源与工业、交通、建筑、农业农村等领域融合替代,经济高效推进发电、供热、制气、制氢多元发展和替代。推动建立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协同互补、梯级综合利用的供热体系。因地制宜推进乡镇集中供热,优先利用地热能、太阳能等供暖,逐步减少直至禁止煤炭散烧。
面对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深入实施,能源行业必须积极应对、主动作为,以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绿色发展。业内人士表示,能源企业应加大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力度。同时能源企业应积极调整能源结构,优化能源布局。在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应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随着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深入实施,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与装备制造领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业内人士认为,以地热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在建筑、工业、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技术创新是推动地热行业发展的关键,我们要注重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业内人士表示,我们要注重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多能互补、深度融合,另外还要关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应用领域。
《指导意见》要求,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可再生能源替代应用。在建筑领域,《指导意见》提出深化建筑可再生能源集成应用,把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纳入城镇的规划、建设、更新和改造工作,推动既有建筑加装光伏系统和有条件的新建厂房、新建公共建筑应装尽装光伏系统,推动新建公共建筑全面电气化,因地制宜推进可再生能源供热制冷。为推动可再生能源助力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全面支持农业农村用能清洁化现代化,积极发展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发电,加快农村能源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因地制宜推进可再生能源供热代替煤炭散烧。
来源:地热加